少年们,距离夺冠还欠火候——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助力雷霆再战高端局
在俄克拉荷马城的寒冷冬夜,亚历山大站在加时赛的三分线外,手中的篮球像烫手山芋。他抬头看着计时器,剩下4秒。他起跳、出手,篮球划出一道急促的弧线,却不幸砸筐打铁。最终,比分定格在131-128,西部强队雷霆被森林狼完成了25分的惊天逆转。更为刺痛的是,这已经是雷霆本赛季第9次输给西部前九的球队,强强对话胜率骤降至59%,而在对弱旅时却高达81%,如同考试总是在附加题上翻车的“偏科生”,惨遭掘金、火箭、勇士(两次)、独行侠(三次)和森林狼(两次)的屠戮。
有句话说得好:“拳怕少壮”,但这支联盟最年轻的争冠球队,似乎仍未学会将青春风暴化为陈年佳酿。尽管亚历山大当晚砍下39分、10篮板、8助攻的豪华数据,可是加时赛仅得3分,关键球频频失手,恰似武侠小说中内力不足的少年天才。最后4分钟,森林狼掀起的16-0狂潮,令雷霆全队仿佛被点了穴,杰伦·威廉姆斯在场上挣扎,多尔特的三分出手变形,最稳的一位霍姆格伦因轮休留下的内线漏洞,被里德和沃克合力撕开,狂揽43分。
而森林狼的表现则截然不同,爱德华兹前三节仿佛在铁匠铺中磨砺,但被教练压在板凳上,最终六人上双的团队火力让个人英雄主义显得苍白。这并非偶然翻车,从雷霆的“高端局病历本”来看,他们在面对独行侠时防不住东契奇、华盛顿,面对掘金时约基奇总能成为关键因素,连勇士这帮老球痞也能通过传切体系将年轻人磨得毫无脾气。他们在强敌面前交的“学费”令球迷心疼——雷霆在常规赛如青春期般碾压弱旅,但在硬仗中,却成了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软肋。
当比赛还剩3分41秒、雷霆领先16分时,球员们的鞋底仿佛灌了铅。亚历山大持球过半场时气喘吁吁,杰伦·威廉姆斯的突破宛如慢动作回放,全队得分的乏力仿佛刻在每个战术跑位上。与之相对,森林狼的沃克和香农这两位年轻替补如同拼命三郎,让雷霆防线变得如同清晨的马路,任人冲撞。这种体能的崩溃并非首次,背靠背对阵森林狼时,雷霆凌晨两点半才到达俄城,而对手的包机却比他们早了7分钟。
当老将们懂得合理分配体力时,雷霆的年轻球员们却仍处于“开局猛如虎,末节原地杵”的状态。与勇士队的库里相比,这位36岁球员在第四节仍可化身“库日天”,靠的是多年练就的“省力模式”。霍姆格伦的轮休本不该成为借口,但看看森林狼在缺少了戈贝尔的情况下还抢下54个篮板,就知道雷霆的内线储备是多么单薄。华莱士因为拼到6犯退场,替补席上根本找不到第二个能护框的大个子。
对比西部其他豪强,掘金拥有约基奇与戈登的冠军内线,森林狼则囤积了双高阵容,连独行侠都引进了戴维斯这样的内线天才——而雷霆的“五小阵容”在常规赛是美如画,但在硬仗中却成了“五小挨打”。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关键球的处理上,尽管亚历山大本赛季曾有34次30+的辉煌表现,但在高端局最后五分钟,他的真实命中率却骤降。面对关键时刻总在重复“亚历山大单打→被包夹→失误”的死循环,没有约基奇的手递手,也没有库里的无球牵制。
看着更衣室里气喘吁吁的年轻人,令人不禁想起2012年那支打入总决赛的雷霆三少。那时的杜兰特也习惯在关键时刻强投,威少对失误的控制乏力,而哈登则在替补席消磨时间——仿佛与现今这群孩子的场景重叠。后来,他们经历了多年锤炼,从此成长为MVP级别的杀器。若想打破这层窗户纸,雷霆需要学习森林狼的“爱德华兹第四节DNP策略”,多加训练杰威、华莱士的关键球处理,别总把希望寄托在亚历山大一人身上;同时汲取勇士的追梦和湖人詹姆斯的经验,球队中应有能够镇得住场面的老将;趁今夏休赛期,寻找像里德这样的机动型内线,别让霍姆格伦承受过多压力。
冠军从来不是速成品。昨晚比赛的最后时刻,当爱德华兹用一记惊天大帽完成自我救赎时,他眼中闪烁的情绪,正是几年前亚历山大在季后赛被横扫后的不甘。青春动人的部分,恰恰在那份“差一点”的遗憾之中。雷霆的球迷们不妨多一些耐心,因为好汤需要文火慢炖。这群年轻人的天赋早已沸腾,现在缺的不过是一把名为经验的调料,和一把叫沉稳的柴火。待到未来的战场再起,谁又敢说这群“差一点”的少年,不能将“几乎”变成“果然”?正如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所言,敢于追梦,勇于拼搏,才能在赛场上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。
发表评论